閱讀交流 凈化心靈
2018-9-11 作者:lxlc 點擊數(shù):874
閱讀交流 凈化心靈 ——瀘縣梁才學校2018暑期閱讀心得交流 ( 何叔紅) “腹有詩書氣自華,最是書香能致遠。”
蕭掄謂云:一月不讀書,耳目失精爽;科洛廖夫說:人離開了書,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;梭羅說:書是世界寶貴財富,是國家和歷史的優(yōu)秀遺產(chǎn);毛主席說:飯可以一日不吃,覺可以一日不睡,書不可以一日不讀。 書香校園是一種氛圍,是一種整體風貌,是校園文化的集中顯現(xiàn)。8月31日下午,梁才人相聚在學術(shù)交流中心,開啟了一年一度的讀書交流會。11位教師參與交流,黃烈蘭老師談《教育中的心理效應》的讀后感;熊曉蓉老師《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》;楊明秀老師談《讀書伴我成長》;林忠利老師分享《世界經(jīng)典教育案例啟示錄》;鄭國平老師談《好孩子是教出來的》;肖瑩老師讀《捕捉兒童敏感期》有感;曹鑫老師分享《今天,可以這樣做教師》;韋洪老師談《教育智慧從哪里來》的讀后感;謝宗慧老師分享《我的作文教學革命》;張友運老師分享《讀書悟性,寫出童真》;代利分享《讀書,教師的第一修煉》將他們的心得體會傳遞給我們,讓我們凈化了心靈,提升了經(jīng)驗,真可謂一場精神的盛宴。 黃烈蘭老師運用數(shù)學的思維向我們分享了《教育中的心理效應》,以著名的建構(gòu)主義童話為話題,將聽眾的思維牢牢抓住,眼神聚集在她身上,聽她為我們解讀心理學的規(guī)律和效應,透過淺白的語言,生動的故事,有趣的實驗,鮮活的案例。讓我們真正體會到《教育中的心理效應》中所說的:教育是科學的,也是藝術(shù)的藉由理解、模仿和反復實踐二不斷創(chuàng)新。常言道:“有術(shù)無道,止于術(shù)。”這兩家之言,終于解決我長期糾結(jié)的問題。初學教育教學之術(shù),模仿中理解,模仿中實踐,理解后創(chuàng)新實踐,終將形成自己的風格。感謝閱讀,感謝督促!閱讀使人成長,我們不再彷徨! 楊明秀老師為我們分享了《吳正憲給小學數(shù)學教師的建議》,吳老師用自己從教四十余年積累的智慧與經(jīng)驗,以文字為載體,以愛為名,傳給給我們所有走在教育之路上的“追夢人”。她從五個方面: 一、轉(zhuǎn)變觀念 “鳥欲高飛先振翅,人求上進先讀書。”教師要轉(zhuǎn)變觀念,改變教學方式,靠的是學習,只有不斷地學習,才能改變自己,充實自己。 二、用愛、勤、創(chuàng)詮釋教育 吳老師高尚的師德、深厚的知識底蘊、優(yōu)雅的數(shù)學課堂以及她幾十年如一日對教學事業(yè)的孜孜追求,都深深感染著我。吳老師用三個字詮釋了教育——愛、勤、創(chuàng)。 三、引領(lǐng)孩子走進“數(shù)學樂園” 我們要追求一種和諧、溫馨的課堂,課堂上師生之間,生生之間,是輕松和諧的氛圍,是充滿激情的對話,是心靈和心靈的溝通!為學生創(chuàng)造一份份既“好吃又有營養(yǎng)”的數(shù)學課,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數(shù)學知識,變成孩子喜歡的數(shù)學活動、數(shù)學游戲。 四、用愛滋潤后進生 教師要讓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都充滿幸福和歡樂,用一顆真誠的心,去愛每一個孩子,因為只有真正地愛孩子,才會有那么大的動力、毅力、精力去做一個好老師。 五、學會反思 韋洪老師說:“讀一本好書,總會讓人受益良多,讀一本指導教育的好俗,更是讓人茅塞頓開、受益匪淺,《教育智慧從哪里來》正是這樣一本指導教育的好書。該書為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所著,其中匯集了100個小學教師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,作者積40余年教學經(jīng)驗,從“教師問題、學生問題、師生關(guān)系、教師與家長關(guān)系、管理問題”這五個部分,就當前在學校、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。 王曉春老師讓我感受到他用心在關(guān)注教育,用智慧在書寫教育,正如他說,我不是賣靈丹妙藥的,我只是在探索:遇到問題可以怎樣去思考,才有解決的希望,我不兜售教育秘方,我在學習教育智慧。書中的案例真實,極其貼近教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;文章既有理論分析,又有可直接借鑒的操作經(jīng)驗;案例點評注重科學,深入淺出,入情入理,讀后令人深受啟發(fā)。書中自始至終充盈著他理性的思考和智慧的啟迪,王老師對具體案例的點評,能抓住要害,一針見血。更難得的是,他除了找出問題的癥結(jié)外,還能提出相應的建議。 王曉春老師在這本書中反復提倡的是教師的科學精神與研究精神。比如在一個案例中,一個學生不講衛(wèi)生,教師對他進行個別教育,通常會采取兩種方式,“告訴他:你太臟了(直率地或者委婉地)?;蛘咭笏耗惚仨毎炎约赫蓛簦▏绤柕鼗蛘邷睾偷兀?。”“第一句話是向孩子耳朵里輸入教師評價。第二句話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輸入教師指令。”這兩種方式,王曉春統(tǒng)統(tǒng)稱之為“干涉式教育”,并且評價說,“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。教師一張口,教育架勢就擺出來了。干涉式教育通常屬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。進行這種教育,不需要多少專業(yè)知識,靠條件反射就可以實施了。而“幫助式教育”是隱蔽的教育,學生甚至可能沒感覺到老師在教育他,可是他已經(jīng)受到教育了。
讀書是知識的積累,再加以騎行,便是精神的提升。2018暑假,熊曉蓉老師和夏毅老師騎上自行車,背上背包,裝上書,開始了常人能想?yún)s不敢做的千里北上之行,一路行一路讀!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 梁才語文組 熊曉蓉 這個題目,有點大,是不是不謙虛?我的想法是,人要有理想,萬卷書于我,實現(xiàn)不了,但存于理想也不錯;萬里路,對于我,則比較容易。這個暑假讀書不多,為了下期帶一年級,認真讀了我們一年級語文組共讀的薛瑞萍的《心平氣和的一年級》和管建剛的《一線帶班》,邊讀邊寫了一些感悟。正在讀王尚文的《語感論》,專著讀起來要艱澀一些,所以進度很慢。對很少進書店的我來說,(讀書少,書都在網(wǎng)上買)這個假期到北京國家圖書館和中關(guān)村圖書大廈呆了兩天,一是見識了什么是浩如煙海,二是感受到在大城市里,什么是喧囂下的寧靜。三是自己不為長城,不為逛街,未進故宮,只是和丈夫一起陪著兒子靜靜地、幸福地讀了4本書:練性乾的《我讀南懷瑾》、《李吉林與情景教育》;五味太郎的《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》;曹愛衛(wèi)的《低年級語文這樣教》,收獲頗多。 除了讀書,這個假期還做了一件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事,那就是行萬里路了!騎行與我,并不陌生,但這次的距離是最遠的,人數(shù)是最少的,我和夏老師,兩人,7月6號早上7點20分,至7月31號10點10分, 經(jīng)歷26天的酷暑暴雨,千難萬險,萬水千山,翻大巴山,越秦嶺,爬高原,渡黃河,穿太行,過平原,在北京復興門和兒子勝利會師,完成了2400公里單車雙騎北上見兒子的心愿! 這次騎行,感觸很多。再次通過自己雙腳的丈量,領(lǐng)略了北國風光,萬里風情,祖國領(lǐng)土的廣袤,讓自豪感、幸福感油然而升!從四川進入重慶,穿越重慶又回到四川領(lǐng)地,走了7天,經(jīng)歷780公里后終于到達令我神往的川陜地界——蜀門秦關(guān)。蜀門秦關(guān),聽名字就豪情滿懷、壯志高飛、情難自抑!再山西、河北、北京!又一千六百余公里,每天感受著 地貌的變化,一會兒丘陵,觀賞著不同的山形,盤旋在幽靜的山谷里,和大自然融為一體,享受著天然氧吧;一會兒高原,領(lǐng)略黃土的奇特,窯洞的古老,植被的變幻;一會兒平原,感受大道的平坦與無垠……記得從河北進北京那天就從太行山脈進入到華北平原,一路上的景致和氣候是完全不一樣的…… 對騎行的人來說,在路上,就是風景。那些人山人海的旅游景點,對我們毫無吸引力。但這次我們也一邊騎一邊游玩了好幾個地方,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十三朝古都——西安,走古街、觀碑林、騎明城墻……古都文化的厚重與博大讓我們不忍離去! 從西安出發(fā)再往陜北,是一段激情澎湃的“紅色之旅”——金鎖關(guān)楊六郎、華夏黃帝陵、洛川會議會址、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、延安革命紀念館等等,深受華夏祖先、愛國志士、革命先輩們的精神鼓舞,我感覺,我內(nèi)心深處有一股更堅定的信念,追求幸福生活,要不怕苦,不怕累,勇往直前,堅持到底! 每天,我都會用文字記錄行程和心情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,我手寫我心,有一種特別想表達的欲望,也許,這應該就是潘新和教授所說的“言語欲”吧!在寫的過程中,也增強了我的自信心。特級教師王菘舟說:“作文的本質(zhì),是精神層面的東西。”26天,無論騎行多晚,不管有沒有晚飯吃,不管是一句話還是幾段話,都要想寫寫,每天早上一起床就讀朋友圈和QQ空間親朋好友的點贊、祝福和提醒,就覺得我們并不是兩個人在路上!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滿足!其中制作了7篇美篇,最高閱讀量達到了1166,竟然還有313元的贊賞費,對我來說,這是前所未有的得到別人的認可!讓我的精神世界很豐滿,大大增強了我繼續(xù)騎行的信心。當然,記錄并不為了贊賞和獎賞,但贊賞與獎賞會升化成力量與幸福,它將會伴隨我一生,讓我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慢慢品味!感謝支持我們的所有朋友們! 周國平在談到寫作時這樣說過:“對于我來說,人類歷史上任何一部不朽之作都只是在某些時辰進入我的生命,唯有我自己的易朽的作品才與我終生相伴。我不企求身后的不朽。在我有生之年,我的文字陪伴著我,喚回我的記憶,溝通我的歲月,這就夠了,這就是我唯一可以把握的永恒。” 由此,王菘舟說作文,從根本上說是為了個體生命的成長!作文就是將易逝的生命兌換成耐久的文字。他認為,作文既是一種學習方式,也是一種生存狀態(tài),更是一種生命成長。所以,作文絕對不只是“寫”的事,更是“思考”的事、“體驗”的事、“探索”的事、“發(fā)現(xiàn)”的事、“成長”的事!為了生命,我們沒有理由不寫作,這應該是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情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是你的文字、你的寫作重塑了你的精神、你的靈魂。如果不能體認到這一點,作文就成了無源的水、無本的木。 是啊,從我這一個月的親身經(jīng)歷來看,不管是我們老師還是孩子,每個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多姿的,而要把它用文字記錄下來是需要內(nèi)外和外在的動力的,我們在引導孩子進行言語表達時,抓孩子的表達動力是第一位的。而發(fā)表意識卻是寫作者最大的動力之一,我們可以給孩子創(chuàng)造發(fā)表文章的途徑:學校網(wǎng)站、班級網(wǎng)頁、微信、博客、學校校報、梁才文韻、社會各大報刊雜志、班級報、墻壁等,一旦激發(fā)了孩子的信心和熱情,他就會愛上寫作。 做事心態(tài)很重要!做自己喜歡的事,再苦再累也很快樂,如騎車,如在黃土高原上買蜂蜜的快樂,千里馱蜂蜜的幸福! 行走的教育,是最深刻的教育,它是孩子的榜樣,是意志的鍛煉,是家庭的幸福!這是我們第五次騎行上千公里的長途跋涉。2010年青藏線2000余公里,2011年的川西1000余公里,2012年云貴高原1000余公里,2013年滇藏線2000余公里,這次的2400公里。從2007年開始,幾乎每年跑一趟成都,來回近700公里……除了這次沒有兒子一起,其他幾次都帶著他,一是鍛煉身體,二是鍛煉意志,三是增進了親情,更變成了我們一家人的生活方式。無論騎哪條線,都會遇到很多很多想不到的困難:高原、逆風、缺氧、酷暑、嚴寒、爛路、重卡、饑餓、找不到住宿……但我們一家子都會抱成團去克服,去面對!一切艱苦都轉(zhuǎn)化成了美好的回憶留存,這也許可以算作是人一種特殊的成長方式。這次去北京看到兒子的住宿條件很艱苦,我們都很難受,很心疼,可兒子樂觀也很滿足地笑著說:“非常不錯了,寢室里就有衛(wèi)生間!”隨遇而安、寬容大度的種子也許就是這些年的生活方式慢慢種進兒子心里去的。 騎行,放飛了心靈,放空了自己,這種生活方式,還有個意外的收獲,就是更好地宣傳了自己,宣傳了學校。除了大家每天關(guān)注和關(guān)心外,還有很多家長,很多同學,很多學生,路上的偶遇,以及一些素未謀面的人,這一路上加了好多好友,他們都是聽朋友說了我們的故事加進來的,有人開玩笑說我們成網(wǎng)紅了,這太夸張了,不過在我的朋友圈內(nèi),估計成“圈紅了”,我從來沒有圈過這么多“粉”,但,我感覺到了正能量在大家心里滋長著。一路上,每要到一個城市,都有人邀請我們吃飯,但都被我們婉言拒絕,不想去打擾他們平靜的生活。 感謝生命中的遇見,有你們,有我的親人們、同學們、學生家長們、路人們,還有些未曾謀面的網(wǎng)友們,因為有大家,我們才有前進的動力,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幫助、照顧我們,我們一定會盡心盡力地做好本職工作。 騎行,是一種探索幸福的方式,但我想幸福不能被格式化,生命的存在需要不同的點綴才會更美,祝愿我的領(lǐng)導、同事們、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幸福人生!謝謝大家! 最后,卓校和林主任作點評。卓校說:在清華園里,更有這樣一批白發(fā)蒼蒼,無私奉獻的學者們,他們穿著樸素,就像一個普通人??烧l又曾想到,他們憑借他們的專利,曾為自己創(chuàng)造上千萬的獎金??伤麄儯瑳]有用這筆獎金購買房子、奢侈品,他們將他捐給清華校園,為祖國的小花創(chuàng)造“沃土”。他們用行動創(chuàng)造價值,用讀書豐富靈魂,高尚了品質(zhì),成為了最富有的“讀書人”。而在梁才學校,有這樣一位老師:“他不愿在寶馬車中哭,寧愿在自行車上笑。”他——就是我們的夏校。2018暑假,他們“千里單騎”,隨身攜帶書籍,真正是行萬里路,讀萬卷書。如今,在梁才校園,有一群讀書人,他們正用行動感染著身邊人,用書籍凈化心靈!
|